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龙椅上,朱元璋也听得直摇头。
“照你这么说,这朱瞻基哪里有什么武功?南北皆丢失大片领土,也就平了两场叛乱。
还好圣孙、六边形战士,真是徒惹人笑话!”
“文治呢?文臣如此吹捧于他,这朱瞻基文治方面总有点成绩吧?”
文治?
刘宽不得不再次搜刮脑海中的记忆。
别说,让朱元璋这么一提醒,他确实想起更多关于朱瞻基的事。
“文治方面微臣只记得四件事,其一是完善内阁,授予阁臣票拟之权,使内阁初步成为大明国事决策机构。”
“其二设立内学堂培养宦官,又授予司礼监太监批红之权,以辖制内阁、六部。”
“其三,改革吏治,增加督察院御史权柄,完善督抚制度。”
“其四,进一步削藩,确立了后来大明朝安置藩王的制度···”
说到这里,刘宽神色逐渐变得古怪,话语也停了下来。
朱元璋注意到刘宽的异样,问:“怎么了?莫非是身体不舒服?”
刘宽摇头,“并非身体不适,而是微臣忽然觉得,方才所列朱瞻基文治四事中,培养宦官干政以及削藩一项上其实颇受后世诟病,甚至可以说为大明埋下了祸根。”
朱元璋听了,哼道:“培养宦官用以辅政本就是取乱之道——历代宦官干政之祸史书写得清清楚楚,咱看朱瞻基那小子是昏了头,才行此策。”
“至于削藩之事···听你先前所讲,不仅允炆即位后削藩,老四夺位后也继续削藩,后来朱瞻基在位时又有藩王叛乱。”
“也不怕跟你说实话,知道这些事后,咱心里已经在反思,这封藩之策是否不对。”
其实早年朱元璋定下分封诸子为藩王的政策时,便有不少朝臣以汉代“七国之乱”
、西晋“八王之乱”
为例,进行劝谏。
他不听。
这几年随着秦、晋、燕三大塞王相继就藩,各掌握三支护卫军队,兵马数量具在一两万间,于是又有文臣进谏,劝他“减其卫兵、限其疆土、节其都邑”
。
他表面没听,却从另一方面制定了诸多措施,以减少藩王叛乱的可能。
如藩王之间不得私下来往,一王入京之后另一王才可来,等等。
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不曾想,他故去之后竟还是发生了靖难之役,老四一脉更是发生毒害父亲、谋反叛乱、炙杀亲叔这般不孝不仁的丑事!
他朱元璋是有一股子牛脾气,是很执拗,却不傻。
既知道了分封诸子之策会带来那般不忍言的祸事,他如何还会固执己见?
也正因此,他此时才觉得朱瞻基那小子继续削藩不算有错。
刘宽很惊讶。
他没想到老朱竟会当场认错、反思。
回过神后,他便道:“陛下,在后世人看来,如陛下现在这般分封诸子于国内,授予军权乃至节制周边兵马的权利,确实不可取。”
“但是经由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连续削藩最终形成的大明藩王安置政策,却更加被后人诟病——陛下可知后世人是如何评价的?”
反正殿内没别人,话又讲到了这里,刘宽忍不住想给老朱来点刺激的。
朱元璋意识到不是什么好评价,但还是板着脸道:“尽管说。”
刘宽本想直言“把大明宗藩当猪养”
,可注意到老朱的脸色,他到底怂了下。
改口道:“经朱瞻基之手最终成型的宗藩政策,在后世人看来,完全是将大明的宗藩当做废物、国之蠹虫去养。”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