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举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章 靖难之役是如何产生的求追读(第3页)

,他做了一些预防措施。

如,不许诸亲王私自往来,藩王进京必须一个一个的来,等等。

‘唉,从这刘宽所言明史看来,咱的用心良苦、多番布置怕是没起到多大作用啊。

刘宽接着道,“建文帝虽然一登基就削藩,颇为不智,但从传到后世的记载来看,陛下之后的大明皇帝选择削藩是必然的。”

朱元璋还以为刘宽口中的后世人也否定他的封藩政策,不禁问:“为何如此说?”

刘宽道,“陛下故去时,分封了十几位藩王,皆掌握兵权,尤其是负责镇守北疆的九大赛王。”

“以负责镇守大宁的宁王朱权为例,其‘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燕王朱棣更是有‘节制沿边兵马’的重权,且在建文帝登基后第一次入朝后登陛不拜。”

“另外,陛下在世时虽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其实对其为人并不满意,曾露出另立太子的想法,最终为大臣劝阻。”

“我们后世结合陛下临终前给予朱棣的重大兵权,揣测陛下可能曾想改立朱棣为太子。”

“这般情况下,建文帝登基后选择削藩就很正常了——这种种情况,估计让他寝食难安。”

说到这里,刘宽又停下了。

他想给朱元璋思考的时间。

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朱元璋从乞丐至开国皇帝,固然属于传奇,但一生也犯过不少错误。

在刘宽看来,靖难之役的产生,朱元璋是要负重大责任的。

只见朱元璋一时无言,脸色却明显变得难看。

显然,他也意识到,建文帝削藩进而引出后面的老朱家同室操戈之事,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朱标也忍不住半是劝谏、半是安慰地道:“父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儿子的话让朱元璋有点受不住,他没好气地道:“咱知道,不用你来说!

刘公子,你继续讲!”

刘宽笑了笑,道:“藩王虽然势大,但以建文帝当时的实力,其实是可以实现削藩的。”

“可惜他本人年轻不成熟不说,身边聚集的还是一帮不靠谱的儒生。

这个团队在削藩之事上屡出昏招,最终给了朱棣机会。”

“按常理来讲,建文帝在掌握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削藩应该先难后易,以雷霆手段,直接拿下朱棣等几位他最忌惮的塞王。”

“然而建文帝却选择了先易后难,捡软柿子捏,先废除了五位实力较弱、且有问题的藩王,即周王、齐王、镶王、代王、岷王。”

“建文帝削藩倒没直接杀害诸王,但湘王朱柏因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

举家自焚!

这四个字如同重锤一样,捶在了朱元璋、朱标心里。

两人同时想起了如今的朱柏——如今朱柏才十岁,聪明懂事,已然立下长大后要辅佐社稷、济世安民的志向。

想到这么可爱的十二弟在历史上竟落得个举家自焚的结局,朱标都不由红了眼眶。

他没有怪别人,而是越发的怪自己短寿。

认为若非他英年早逝,便不会引发出这样的惨事。

刘宽似乎没觉察到老朱小朱异样的情绪,接着道:“建文帝虽最忌惮朱棣,但朱棣当时有功无过,他又不愿担上迫害皇叔的罪名。”

“于是,他让人将朱棣的三个儿子都带到京城作为人质,又派人明里、暗里监视朱棣,准备抓住朱棣的小辫子再动手。”

“朱棣为保儿子性命,故意装疯,才换得儿子回到北平。”

“虽然当时朱棣原本掌控的精锐边军都被调去了别处,身边能掌控的只有八百王府护卫,北平城外朝廷又屯有重兵。”

“但在儿子回来后,朱棣还是果断出手,先拔除了燕王府中监视他的奸细,随后突然发兵掌控了北平城,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名,发起了靖难之役!”

热门小说推荐
升迁之路

升迁之路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途:权力巅峰

官途: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绝品风流狂医

绝品风流狂医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官路扶摇

官路扶摇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极品对手

极品对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