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举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章 定期体检设医学院求追读(第2页)

因为后世人认为,一些疾病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便埋下了祸根,不得不防。”

“其二,让太医定期为娘娘检查身体——预防疾病,要比病发了再去治疗容易很多。”

“尤其是一些疾病,在刚开始时病人根本没感觉,待症状显现,已然难治。”

“因此,在后世,上到国家领导人,下至稍微富裕的百姓,都会定期体检,无病安心,有病治疗,早治早好。”

“其三,在京师建立医学院,召集天下名医汇聚于此。”

“一则让他们交流医术,促进医学发展;二则可方便明年皇孙、皇后病发时,及时请诸多名医会诊。”

大明不是后世,交通不是靠双腿,就是靠车马,从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到京师(南京),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之久。

而有些病症是耽搁不得的,或者初期能治好,拖得久了便治不好了。

对于急症病人来讲,名医在本地还是在千里之外,完全是生死两个概念。

所以刘宽才提出了第三条建议。

除此之外,他也是想借机让大明尽快拥有一家医学院,让医学尽快发展起来。

便于百姓治病的话且不说,倘若他真的回不去后世,只能留在大明,以后生命保障就得交给大明的大夫们。

他并没有看不起明代大夫医术的意思,但此时的医学水平、医疗条件乃至医药方面,跟后世真的完全没法比。

很多后世的小病,在此时可能会要人命。

刘宽可不想穿越到明朝没几年,便因得了个感冒就一命呜呼了。

话说后世似乎有人推测,马皇后跟朱标都是得感冒死的?

这说明古代感冒死亡率不低啊,且不分贵贱,运气不好的话,有钱有势也治不好!

念及此处,刘宽越发觉得,应该将发展大明医学当做第一等重要之事去做。

听了刘宽的话,朱标道:“刘公子所说前两点倒是好办,但第三条···刘公子可知如今大明太医院有多少名医?”

刘宽还真不知道这事,便问:“多少?”

朱标道,“即便算上院使、院判,也只有六位名医而已。

事实上,院判、院使只因追随我父皇较早,受到信重因而得职,二人只能衬得上一县之名医。”

“倒是四位御医,皆是我父皇开国后从各方征召而来,为一府乃至一行省之名医,个个医术惊人。”

刘宽听了惊讶,没想到洪武时期大明太医院的名医这么少,名副其实的才四个。

他觉得,这虽不能说是朱雄英、马皇后、朱标相继病死的主要原因,但肯定占有一定因素。

他不明白的是,向来注重自家人(或者说护短)的朱元璋,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呢?

朱标接着道:“几年前,有人上书说太医院的名医太少,有失皇家体面,请我父皇多征召名医聚于京师。”

“随后便有御史进谏,说天下各地名医有数,若将地方名医聚于京师,地方百姓患疑难重兵将求治无门,此不仁也。”

“我父皇认为这御史说的对,于是便驳回了先前那人的建议,故如今太医院只有四位名医。”

“因此,若如刘公子所说,聚集天下名医于京师,地方百姓怕是求医无门,民间也会非议我皇室自私不仁啊。”

热门小说推荐
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

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官路红途

官路红途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医道官途

医道官途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直上青云

直上青云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极品对手

极品对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