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四章西土之人
献祭伯邑考后,纣王恩准周氏父子返回周邦,继续在西土为商朝效力。
而返回周原后,周昌很快宣布“受命”
(接受了上帝的命令),这意味着他成为上帝授权的人间王者,而使命正是灭亡商朝。
就是从这时开始,他成了人们习惯称呼的“周文王”
。
周原遗址的文王大宅和殷墟遗址的宫殿区分别是周人和商人领袖的住宅,两者规模差别巨大,是双方实力对比的直接体现。
从当时的形势看,周族灭商的计划近乎异想天开。
那么,历时数百年的庞大商王朝,何以在周昌受命称王的十余年后就灰飞烟灭?
文王周昌和武王周发的翦商事业,属于中国古史进入“信史”
时代的开端,很多大事件由此能够按年度排出顺序。
但是,若要再现商周更迭的具体过程,还是发现史书充满很多的缺环及难以解释之处。
《史记》里的夏商往事,大多叙事过于程式化,或者说,其中的古代圣王往往言行幼稚,不近实情,如同写给儿童的启蒙故事。
战国
诗人屈原也深感古史中的经典叙事难以让人置信,所以他才在《天问》中抛出一连串质疑。
羌人盟军与太公阴谋
伯邑考死后,文王次子周发成了族长之位的继承人。
他要执行父亲规划的翦商事业,而吕尚的作用不可替代,周族需要借助吕尚重新建立和西土羌人的传统盟友关系。
但吕尚如何离开殷都、返回西土是个难题。
战国秦汉间的文献说,太公吕尚曾经“屠牛朝歌”
,又曾经在黄河边的孟津(或者棘津)贩卖饭食,充当旅店杂工。
这反映的可能是吕尚潜行返回西土的行程。
我们不知道此行他有没有带儿子,但肯定带上了女儿邑姜。
最后,吕尚垂钓渭水遇到文王,是旅程的结束。
周人需要隐瞒吕尚来自殷都的事实,必须给他制造一个更安全的来历。
这可能是垂钓故事的由来。
在文王的翦商事业中,吕尚加盟最晚,却是最重要的智囊谋士。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吕尚给文王提供的主要是用兵的权谋和从内部颠覆商朝的分化瓦解之策。
周西伯昌之脱羡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
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这些计谋过于隐秘,不会被载入史书,但吕尚的阴谋家和战略家形象却由此定型。
后世战国秦汉间出现的一些兵书,如《六韬》《阴符经》《太公兵法》等,都把作者署名为吕尚。
这可能和吕尚作为殷都贱民的生活经历有关。
殷墟花园庄南大骨坑一带的发掘表明,屠宰场村的贱民部落也有自己的武装,当商王发动对外征伐时,村里的男丁可能也会参与。
他们不会放过任何劫掠财富的机会,而且行军作战中也少不了执行他们本职的屠宰工作。
所以,吕尚有机会见识商朝军队的征集、编练和实战。
周族人只打过部落级别的猎俘战争,最需要的就是大规模部队的正规战争经验。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