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举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章(第3页)

25

到了三期和四期,铸铜作坊更加繁荣。

此外,临近宫南路又出现了一座绿松石加工作坊。

在二里头,铜器、铸铜产业经常和绿松石饰物相伴,说明人们对铜矿极为重视,开采铜矿的副产品,自然也要物尽其用。

除了青铜冶铸技术,二里头人还创作了一套有礼仪色彩的酒器,如三足的爵、大口束腰的触、三袋足的鼻和益等。

这套酒器被商、周继承,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代表器物。

不过,在青铜技术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这些酒器都是陶制的。

新碧-二里头人普遍嗜酒,喜欢制造专门储酒、温酒、斟酒的器皿,哪怕是寒酸的小墓,也常有陶制酒器。

看来,他们粮食充足,普通人也有余粮来酿酒。

新著阶段已经有了陶盂和陶瓢。

到二里头一期,则出现了最早的陶爵,高约20厘米,三条短足,一只宽带状的耳(扳手),口部向两端外翘,形成“流”

和“尾”

,腹部和耳上有带状纹饰。

爵的造型繁复,且颇为沉重,用它的“流”

对着嘴饮用并不舒适。

后世人已经不知道它到底是怎么使用,有人猜测它是调酒的器具。

还有上大下小、呈喇叭口状的陶辄,它的具体用途也很难判断。

也许张大的口部有“醒酒”

作用。

无论如何,这些复杂、成套的酒具代表着隆重的仪式感,说明酒不仅是饮料,还是社交礼仪活动的重要内容。

到二里头后期,青铜铸造技术突飞猛进,随葬品中出现了多件铸铜的爵、孟、肇、鼎,主要是用作酒器,造型模仿陶器,用于彰显主人尊贵的身份,可以称为“铜礼器”

比起之前的小刀、铜铃之类的小件,铜礼器体型变大(一般高

新磬出土的陶蚕和陶觎:陶孟有三只袋足,适合烧煮加热,但细小的“壶嘴”

显然不适合煮粥,如果只为烧开水,它的复杂造型又有点多余,所以有学者推测它是用来温酒的,酒才当得起如此重视

二里头一期出土的爵(左)和觎,出自M54:在流行上千年之后,酒爵逐渐退场,但它被引申出了“爵位”

之意,代表世袭的高贵身份

二里头遗址已发现的青铜器约有200件,包括容器、兵器、乐器、礼仪性饰品和工具等。

其中青铜容器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组青铜礼器,除一件鼎外,主要为仿造陶器制作而成的酒器。

二里头文化开始的青铜容器的铸造,需要由多块内、外范拼合铸出整器,显示出原创性与独特性。

这种合范铸造技术的出现在中国金属冶铸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先河26

20厘米以上),造型复杂,需要多块陶范拼接铸造。

基本都没有纹饰,器壁很薄,厚度只有1—2毫米,可见当时铜料很珍贵,即使统治者也承担不起厚重的铜器。

在三四期阶段,还出现了全新的铜兵器,如铜钺和铜戈。

铜钺的造型可能是从玉石钺来的,但铜戈比较特殊,此前很少有类似戈的石器,属于古代中国比较独特的兵器。

中国的铜蕴藏量不太丰富,铜器成本较高,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对二里头普通民众来说,使用最多的还是石器和骨器。

石器可能是在洛河中采集砾石敲打制造的。

到后来的商朝、西周以至春秋,最基本的农具还是石器。

热门小说推荐
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

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

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升迁之路

升迁之路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途:权力巅峰

官途: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医道官途

医道官途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