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开学第一天,苏轼就受到了国子监同学的热烈欢迎。
毕竟嘛,抗击西夏是大宋的政治正确。
苏轼用的还是宋人最为追捧的方式,狠狠煞了西夏的威风。
比起打打杀杀什么的,当然还是用嘴炮,哦不对,用语言教化,训得蛮夷头都抬不起来,更能体现我孔孟弟子之气度、泱泱中国之威风啦。
待苏轼点头承认了身份之后,围着他的几人更加激动,又叽叽喳喳地问起各种奇葩的问题。
“你今年果真只有七岁吗?”
“西夏人都长什么样子?”
“我听说,你一句话把西夏使臣气得当场吐血,气绝而亡,是真的假的啊?”
是的,七岁生日刚过。
长相上和和汉人有点相似,礼仪风俗却截然不同。
哪里来的传言……三人成虎不过如此!
苏轼曾经想象过一千种入学的场景,唯独没想到会是这样。
一圈圈未来的同学团团把他围住,仿佛在观瞻从大理南洋远道而来的珍禽异兽。
何止是同学在凑热闹呢,就连国子监的讲师们上课也点了他的名字回答问题,借此机会,把人瞧了个仔细。
苏轼:“……”
苏轼:“…………”
自己明明是个爱出风头的性格,怎么真的到了大出风头的关头,反而不自在了呢。
国子监入学三天后的夜里,苏轼借着烛光给父亲苏洵写信,就把疑惑写在了信中。
除此之外,他还写了许多——
国子监的老师们都很喜欢我,同学们对我也还不错,没有想象中挨欺负的事情发生,您就不用担心得睡不着啦。
就算有几个看我不爽的,见我还在风口浪尖上呢,也根本不敢拿我怎么样。
阿爹啊,您就安心回眉山老家备考吧,不用担心我了,待明年您中了进士选官到汴京之后,我也是名正言顺的国子监子弟啦。
对了,早知道我当初就不答应帮赵小郎保密了,斗倒西夏使节是他干的,这个国子监的名额也原该属于他。
希望他不要怨恨我鸠占鹊巢,不知道我寄信给濮王府,他还会不会回复。
过了两天,苏洵的回信也到了。
一是说,你爹最近准备收拾收拾行囊,回眉山应考了。
儿啊,虽然阿爹不放心留你独自一人在汴京,但咱们苏家的当务之急是考出个官身来。
等阿爹中试后,儿子你也是七品官子弟,留在国子监就理直气壮了。
还有,阿爹在国子监附近赁了一间二进的宅子,留下两个家仆,儿子你放假了没事可以去住一住,在汴京也算有个落脚之处。
至于那一位赵小郎,你照常和他通信就好,日后有缘总能相见的。
如果扶苏能看到这封信的话,就一定能猜到,苏洵多半是勘破了自己的身份,至少能猜到他不是濮王之子那么简单。
不过为了维护儿子纯洁的友谊,苏洵可什么都没说。
他把年仅七岁的孩子独自放在京城,堪称心大的典范。
可是细细盘算一下,又不得不夸苏洵是个聪明人。
宋夏和谈一日不结束,西夏的使臣一日不离开大宋的土地,苏轼就要出一日的风头。
他越站在风口浪尖上,反而越安全、越不容易出事。
苏洵自己不盯着,自然有官家、看过那封邸报的官员、国子监的讲师帮他盯着。
还有就是,“厚颜无耻”
几个字的传播度远比想象中要大多了。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