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都江堰的旅游景点有岷江鱼嘴分水工程、二王庙、伏龙观等。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
,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
,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
,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
。
同时,又叫“金堤”
,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
。
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
,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
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
《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
。
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号称“天府之国”
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
李白在《蜀道难》这篇着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人或成鱼鳖”
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
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多雨地区。
发源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岷山南麓,分为东源和西源,东源出自弓杠岭,西源出自郎架岭。
两源在松潘境内漳腊的无坝汇合。
向南流经四川省的松潘县、都江堰市、乐山市,在宜宾市汇入长江。
全长793公里,流域面积133500平方公里。
平均坡度483,年均总水量150亿3左右。
全河落差3560,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
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