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举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 2(第1页)

在文渊阁的八年半中间,北方边防没有生重大事件,也是申时行引以自豪的政绩。

其实当时危机并未消失,只是依靠他处理得当,才未酿成大变。

159年,本朝的一员副总兵李联芳在甘肃、青海交界的地方陷于蒙古军队的埋伏,力战身亡。

北京的文官大部分主张应当兴兵讨伐。

这时候万历皇帝已很少在公开的场合之下露面,由于这一重大事件,他破例举行早朝,朝罢以后继续和各位大学士讨论对付的办法。

万历同意多数廷臣的意见,认为应当采取强硬态度,然而申时行则持有不同见解。

申时行的看法是这样的:5年前,北方蒙古各部落在俺答的号召下组织成一个同盟,势力所及,东西连亘两千里,与本朝军队屡屡作战,杀伤军民不计其数。

到了157-1571年冬天,俺答改变宗旨,愿意约束各部不再犯边,而以赏赐给他的津贴和互市的权利作为交换条件。

廷臣讨论之后鉴于和平的局面对本朝有利,所以接受了他的提议,还封俺答为顺义王,其他部落领也分别给予不同的名义。

俺答对这修好的条约忠实履行不渝。

他去世以后,儿子黄吉台尚能维持现状,到了孙子扯力克,就已经没有约束各部落的能力,全蒙同盟名存实亡。

在甘肃、青海间活动的卜失兔和火落赤两部,尤其不受节制,经常向西南方向骚扰。

一旦被质问他们就声称是“抢番”

,即抢劫这一带的回、藏诸部,而并非侵犯天朝。

这种做法使他们既保持了赏赐和互市的利益,又保持了行动的自由。

159年,本朝的一个被称为“方大醉”

的下级军官,听到军士报称蒙古骑兵侵掠边境,他就单人独马冲到出事的地方。

蒙古人准备答话,此人乃一介武夫,一言不,举刀就砍。

蒙古人在退走时拔箭射中了这位莽汉,致使他第二天创身死。

于是军中群情激愤,坚决要为他报仇。

洮泯副总兵李联芳追逐敌军,遇伏阵亡。

报告送到北京,议论就哄然而起,大都主张停止互市,出兵作战。

顺义王扯力克也作了战争的准备,渡过黄河,即将陷洮河,入临巩。

情势如箭在弦上,一触即。

然而在申时行看来,情况并非没有缓和的可能。

他不能相信扯力克已经下定了全面战争的决心,因为他的同盟并不团结,并不是每个部落都愿意放弃互市的利益而与本朝作战。

如果和平的希望没有断绝就决心接受全面战争,这不能说是明智的办法。

边境上生这样的事件,确实暴露了本朝的弱点,增加了蒙古人的野心。

但补救的办法不在于动战争而在于巩固内部的力量。

如果边防军的空额都已补足,各边镇的仓库充实,以游牧民族耳目之灵通,他们是断乎不敢轻易挑衅的。

如果边防的情况依然故我而本朝与蒙古人贸然交兵,纵使在局部地区取得胜利,这联绵几千里的边防线,终归是要被对方冲破的。

说到底,即使本朝的军队获捷一百次,也不能宣布占领了大沙漠;而对方取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则可以使本朝彻底垮台。

这一次处理边境危机的经过,更清楚地阐释了我们帝国的特质,从此中看出:军事机构受文官控制不是没有理由的。

边防需要作出全面计划和长久打算,动员的程度则既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

一般说来,全国的情况有千差万别,不容许中枢凡事过问。

因之皇帝的领导多少带有抽象性,应当集中全力鼓舞臣工,而不必在每时每事上加以处处干预。

然则在紧要关头,皇帝左右全局决定和战的领导力量,却又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就在这燥热的159年夏天,申时行因为有了万历皇帝的支持,终于避免了一场以国运为赌注的战争。

热门小说推荐
官狱

官狱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

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直上青云

直上青云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升迁之路

升迁之路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