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内阁值房外,机要中书王衡,正运笔作文。
随林延潮入阁办事三年来,王衡公文也是日益练达。
在内阁这政本之地办事,一切消息往来都必须假手于公文。
无论是前线战况多么激烈,地方民情多么复杂,但天子王公总是不能亲眼目睹,最后都要落于公文上。
同时内阁出的政令也是要以公文的形式。
所以作为林延潮的机要中书,他第一件事就揣摩阁辅的心思。
将他的用意贯彻于笔尖上。
这一点新民报主编方从哲即是高手。
方从哲所写的文章公文无不深合林延潮的意思,王衡对他实在是崇拜得五体投地。
现在王衡也用了一段时间,这才慢慢摸清林延潮执政为政的思路,然后代为书写。
王衡自上手后,林延潮也是十分信任,除了给天子的密揭,以及与申时行,王家屏,王锡爵等致仕阁臣书信由本人亲力亲外,其余公文起草都假手给王衡。
现在自赵志皋致仕后大半年来,林延潮代理内阁辅之事,王衡经手公文不知多少,他写后给林延潮过目再行以朝廷令谕的方式至各衙门中。
一条条政令的落实,变革都出自自己之手,如此权力的滋味给了王衡极大的愉悦。
这大半年来,王衡帮助林延潮着重处理倭国,漕运之事。
现在明朝已经在倭国大阪,琉球国那霸,朝鲜之王京设慕华馆。
另外在倭国平户,朝鲜铁山设通商馆。
慕华馆,通商馆皆归礼部管辖,处置一切外交通商事宜。
慕华馆设有大使一名,参赞两名。
两位参赞一名负责通商,一名负责教化。
大使为正五品,挂礼部郎中衔,位同于钦差,代表明朝天子全权处分明国的外交事宜。
参赞为正六品衔,挂礼部主事衔或户部主事衔。
行人司行人三名,每半年往返京师或通商馆传递消息。
使馆驻八十名明军士卒,另设一名千总作为武官。
至于通商馆不设大使,而设通商参赞一名,挂户部主事衔,行人司行人两名,每半年往返京师或大使馆传递消息。
通商馆驻明军五十名,设把总一名。
同时明朝使节在倭国,琉球,朝鲜或有豁免之权,不受当地司法审问。
当然对于倭国的通商外交乃重中之重,对于驻大阪大使,林延潮让门生于仕廉出任。
至于驻平户的参赞,则由另一门生曹学佺出任。
万历二十八年春,倭寇第一次岁贡船队,从平户出港,经朝鲜荠浦,再抵至铁山与明国市易,两国贸易额达六十余万白银。
在王衡看来,这通商之利已经初现。
因两度征朝大败,又兼为了方便通商。
倭国五大老第一的德川家康,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长洲大名毛利,九州大名岛津,大友,公家华族。
以及倭国一方的亲华派小西行长等等都向明朝表示,愿意派武子弟来明朝学习上朝文化。
天子大笔一挥已经在年前答允。
于是倭国上个月派出三百人来明朝学习文化,其中不乏德川秀忠这样的名家子弟。
在王衡看来此乃过去质子,但他不明白为何林延潮却为何还安排本朝大儒,如此费心教他们汉学文化,并对他们的课程事事关心,亲自过问。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