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姑娘想去何处、想做何事都是你的自由,我无权干涉。”
许昭轻轻叹了口气,又沉默良久。
“我只是觉得对不住姑娘。”
这句话不在孟允抒的预料之中,她惊诧地问:“公子此话怎讲?”
许昭注视着她,缓缓说道:“姑娘出身高贵,是娇生惯养的大家千金。
你到姚府后虽暗受轻视,但他们在明面上并不苛待你,你的生活依旧算得上是锦衣玉食。
后来姑娘到我府中,境况却急转直下。”
比起其他同级官员的消费水平,许昭的生活节俭,除必备的门房、厨房等岗位人员以外,府中没有其他仆人,连他自己都没有配备丫鬟或小厮,平日饭桌上最多出现的也是家常饭菜。
在孟允抒看来,这已经是神仙日子了。
更何况许昭每月都会给她按时发放月银,对她称得上仁至义尽。
她直言道:“公子不曾亏待于我,如今的生活也称得上平淡闲适,我相当知足。”
“到底是我坏了姑娘的名声,这些都是我分内之事。”
许昭顿了顿,神情庄重地问她:“姑娘与我这般出身低微之人成婚,难道不觉得受了委屈?”
自古以来人们结亲便讲究门当户对,单论孟允抒和许昭的家境,这门亲事是他高攀,许昭认为孟允抒多少会对此心怀芥蒂。
“风水轮流转,显贵之家不一定永远昌盛,贫贱小户也并非没有发达的可能。
往祖上倒个几代,谁富谁贫还说不准呢。”
孟允抒笑道,“更何况出身并非一个人的全部,公子品行端正,何来委屈之说?”
许昭瞥了一眼她身着的那件粗布衣衫,并不相信她的回答:“你不必瞒我,你带着秋盈跑去书坊帮工,不是因为手头紧张?”
听到他的疑问,孟允抒恍然大悟。
原来许昭是认为她缺钱花,这才跑去书坊干活。
话题已经行进至此,时机绝佳,孟允抒决定顺势向许昭坦白她办报的计划。
“公子误会了。
我去书坊不为赚钱,而是偷师。”
她找了个合理的借口说,“我在府中并不劳作,却要从账上领取月银,受之有愧。
且公子一人持家太过辛苦,我想为你分忧。”
她先是用一通真挚诚恳的好话作为铺垫,以体现自己对许昭的感恩和理解,而后逐渐切入正题,表明她办报的意愿及其重要性,引出她的详细计划。
孟允抒同他讲述这些时颇为自信,可心里并无十足的把握。
许昭做事向来保守稳妥,她担心许昭会断然否定她的计划。
所幸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许昭的面色由平静变为讶然,最后微微一笑。
“姑娘的想法别具一格,且有自强自立的傲气,许某佩服。
前些日子你通过小报为我辩白,我见识过姑娘的文采,若做此事定有所成。”
许昭的话锋一转,“只是民间小报乱象丛生,违令者诸多,为保险起见,请姑娘允许我出资入股,监察民情。”
孟允抒思忖片刻,认为许昭参与此事利大于弊。
他对胤朝的律法烂熟于心,如果他能从旁监督并帮助审查,她反而能绕开禁令,在官方与民众之间寻得一个平衡点,既不至于因违令祸及自身,又不会让百姓陷入闭目塞听的困境。
而且,多一笔启动资金对她来说也是莫大的好事。
于是她应允许昭的话,并向他说明了在萧府所发生的事情。
“待萧公子那边传来消息,我们可以再与其详谈。”